&esp;&esp;“哥……”
&esp;&esp;“听见了。”施书文笑得温和,转头招呼丁鸿运和黄伟:“你们帮阿姨提过去,我在这看着樱桃。”
&esp;&esp;“……”
&esp;&esp;“那是你家?”
&esp;&esp;穿过生活区,司徒兰很快看到了一座造型独特的小洋楼,门口还坐着两个女人正在打毛衣。
&esp;&esp;“妈。”
&esp;&esp;小孩的叫声立即印证了司徒兰的猜测。
&esp;&esp;其中一个看着就二十来岁的年轻姑娘抬起头,这倒是让司徒兰有点讶异。
&esp;&esp;这么年轻竟然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,最大那个看着都快成年了吧!是不显老还是有其他原因……
&esp;&esp;“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?”王念看过去,很快注意几人手中提着的袋子,笑得眼睛都弯成了条月牙:“真能干。”
&esp;&esp;“我们还得摘三元钱的葡萄给阿姨才行……”施飞英把事情来龙去脉这么一说,猛眨了好几下眼睛:“我们可不可以送点橘子给阿姨,她买了这么多。”
&esp;&esp;要问施飞英怎么想的,当然是因为想就留住这个大方的买主,走的是长久生意打算。
&esp;&esp;王念笑:“你们自己去摘。”准备继续坐下来打毛衣。
&esp;&esp;人永远不可能是全能的,王念能用缝纫机做衣服,却搞不定毛线针。
&esp;&esp;那两根针在手里跟铁棒一样笨拙,几排毛线打得她聚精会神,根本不敢有半点走神。
&esp;&esp;“橘子也是你家院里自己种的?”司徒兰好奇。
&esp;&esp;“家里有个小院,就顺道种了些孩子们喜欢吃的水果。”王念笑着回道。
&esp;&esp;“那我可以……去看看吗”
&esp;&esp;王念狐疑地抬头,说了是自家院子,还要主动提出去看,看来是有什么好奇的地方。
&esp;&esp;“不好意思,是太冒昧了。”司徒兰歉意地笑了笑:“我就是没有机会见过水果长在树上究竟是什么样,太好奇了,实在抱歉!”
&esp;&esp;司徒兰看着就很有修养,穿着得体和有礼的谈吐,连捋头发的动作都很是优雅。
&esp;&esp;“你是港市人?”
&esp;&esp;虽然司徒兰努力保持字正腔圆的京市话,但有些语调还是透着股港市电视剧里的味道。
&esp;&esp;“我先生是安怀人,我是新定人,我们都是跟着父母去港市打拼的新港市人。”
&esp;&esp;司徒兰不明白为什么要特意说一遍自己的出生地,可奇怪地看着王念那双眼睛,就下意识地说了。
&esp;&esp;“新定?”王念站起来,高兴地拍拍胸口:“我也是新定人。”
&esp;&esp;“是吗?难怪我觉得你那么亲切!”
&esp;&esp;司徒兰欣喜地伸出手,两人握了握。
&esp;&esp;这个时代的人都淳朴,还没发展到老乡见老乡背后插一刀的的情况,能见到家乡人是发自心底的高兴。
&esp;&esp;“我带你进去摘葡萄。”
&esp;&esp;既然是老乡,王念自然就热情了许多,亲自领着司徒兰和甘小姑子去后院。
&esp;&esp;甘家虽说比许多许多内地人日子好,但说到底在港市也就是个普通家庭。
&esp;&esp;甘家两兄弟加个小姑子都住一栋村屋,平时摩擦也不少,否则丈夫老甘又怎么会千里迢迢往内地跑。
&esp;&esp;司徒兰走进院里才发现这么大的房子好像就住了一家人。
&esp;&esp;院子右边房间透过窗子就能猜出应该是书房,书满满当当摆满了整面墙前的书架,一看就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。
&esp;&esp;左侧厨房已经有香味飘出来,又酸又香的味道,令人立刻回忆起老家的酸萝卜老鸭汤。
&esp;&esp;咕咚——
&esp;&esp;司徒兰几乎是下意识地吞了口口水,目光不由自主地往厨房飘去。
&esp;&esp;甘小姑子更是直接,竟然立即问了出来:“王小姐家是在炖煮什么好吃的靓汤呀?”
&esp;&esp;比起司徒兰字正腔圆的北市话,甘小姑子已经完全听不出半点安怀口音来,倒有些广省音调。
&esp;&esp;“酸萝卜老鸭汤。”
&esp;&esp;家里的母鸭子几天没注意就孵出小鸭子来,不晓得是空间饲料效果太好还是养殖鸭棚小,公鸭子每天都叫个没完,逼着王念把它们送进锅里。
&esp;&esp;“是我们新定人喜欢吃的泡辣子和酸萝卜?”
&esp;&esp;“是呀!我照着老家的法子泡了点泡菜,安怀这边的人都不喜欢吃辣。”
&esp;&esp;“可以……可以卖点给我吗?”
&esp;&esp;丈夫和婆婆一家口味早就和港市人无异,就她依然口味难改,经常想念家乡放满花椒辣椒的水煮鱼。
&esp;&esp;王念一怔,没想到随便聊上几句还会有生意送上门。
&esp;&esp;“价格方面你放心,我就买一点点晚上配稀饭吃。”司徒兰赶忙又补充。
&esp;&esp;王念只好点头说:“好。”等葡萄摘完就去厨房里捞。